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农村教育 > 教育现状
关注中国教育现状“乡村教育”之凋敝令人心酸
2001-09-04    盛大林

字体大小:



  一

  1999年12月30日《科学时报》的"成才导刊",刊载了焦国标博士《乡村教育之凋敝令人心酸》一文,文章写道:

  "我是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中学生。当时一个大队有一间小学和一间初中,一个乡就有一间高中。我的同龄人人人都是初中毕业,上高中的也占十之八九。现在,一个乡才有一间初中,十几个乡才有一所高中,我们百万人的大县普通高中只有两所,我们村子里已经好几年没有高中生了,今年只有3个初中毕业生。这种稀缺程度跟50年代我父母辈的中学时代差不多,完全是一种倒退。小平同志说过,这些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我看近20年教育的最大失误是乡村教育规模的大萎缩。我们老家初中、高中的大砍并发生在1980年,1982年又砍并了一次,当时形成的格局密度一直持续到现在。为什么要砍并莫名其妙!"

  2000年3月31日《南方周末》的"周末话题"栏目披露了"农村孩子辍学严重"的事实,并配发了"编者按":"'科教兴国'喊得正响的时候,很多农村的孩子却过早地离开了校园,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对此,仅拿《义务教育法》找那些父母兴师问罪不但不公平,而且于事无补,因为他们也是被逼无奈。贫困与教育收费的突出矛盾,就业竞争中的户籍歧视,这些问题若不尽可能加以解决,任其愈演愈烈,农村孩子辍学就会越来越多。而由此造成损失不仅对于那些孩子来说,而且对于全民族的发展,都是难以弥补的。"

  乡村教育现状,用"凋敝"这个词一点都不夸张,一点都不耸人听闻。所以要问我对21世纪教育的希望是什么,不说那么远,就说目前,国家应尽快下大力气扭转近20年农村教育一直恶性下滑不止的局面尽快增加乡村孩子接受完全教育的比例尽快整顿农村小学师资队伍中国农村的教育问题其实远不止这些,如拖欠教师的工资、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的流失、基本的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要彻底消除"泥孩子、土台子、破房子",真正做到"一无两有":无危房、班班有教师、个个有课桌,在不少地区恐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农村教师的基本权益甚至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障也时有所闻,江苏赣榆县徐山乡樊葛村一位乡村教师因村干部催收钱款被刺死就是一例。

  走马观花、形式主义严重的检查,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统计数据,使得广泛存在于农村教育中的问题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淡化了。《义务教育法》颁布已经10多年了,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在比较落后的地区,仍然存在大量问题,亟须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在城市,我们会经常见到沿街乞讨的年幼的孩子。究竟谁应该对此承担责任呢让我们听一听福建永春县下洋镇大荣小学陈祖强这位农村教师的呼吁吧: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今天,我们农村教育却让人担忧。几年来,我们农村教育处于彷徨、焦虑的状态之中;提倡科学整体育人观念,又没有合理科学的模式;提倡课堂教学改革,师资、设备跟不上;提倡"减负",只靠"高压",家长、教师不知所以然。走过场集体办公、没有统一规范的自测自考、变相成绩评比、主观考评考核、办学没一点自主权……一条条枷锁锁住了每个农村教师,一张张无形的网罩套着农村教育。我们农村教师如何贯彻方针、落实政策、领会精神,找到人生价值,谁能切切实实而不是说是说、做是做地真正给我们指点迷津?

  二

  我们教育理论界在讨论教育问题时,主要的着眼点是城市,而广大农村的教育境况遭到了有意或无意的忽视。其实,众所周知,城市在整个中国仅仅只是一座座孤岛,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8%左右,而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农村总容易使人联想到贫穷、愚昧和落后,一个农民为了捍卫自己的基本权利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种不成文的等级观存在于许多人的脑海中。要清除这个对于推行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还需要我们艰苦的努力。这是我们了解、谈论中国的基本国情所无法回避的事实。"城乡二元"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农民不只在中国,在国际社会也常常是与贫穷、落后、愚昧联系在一起的,农民在受教育、就业、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常常受到不公正不公平的对待。占78%的农民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对这一群体的关心直接反映出政府对人权问题的重视,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进而会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在自然群体如一个县、乡、国家等中很多东西都是呈正态分布的,人的天赋就是如此:智力潜能极其高的人是少数,极其低的人也是少数,大多数人居中。农村人口中,有极高天赋的人其绝对数应是很大的,但由于没有受到好的教育,其潜能不能很好地发挥,这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是一个严重的人才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民族的进步,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公。对此,中国的很多学者已予以关注,但还需进一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解体有助于社会流动的加速。社会流动包括横向的流动和纵向的流动。横向的流动指的是地域流动,纵向的流动指的是社会升迁性流动,比如人们地位的变化,从社会底层走向中高层,或反之。这表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是世袭的,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天赋、努力来改变的。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别的,其差别应由天赋、努力来决定,而不是其他。社会流动是有价值的,一方面,流动带来了地域文化间的多样,从而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使社会文化变得多元,使社会更具有活力。然而现行的户口登记制度,"人为地造成城乡和地域间人们身份、地位和待遇的不平等,影响人们的公平竞争和人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比如说,中国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就极大地制约了民办、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学者雷颐曾指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民办、私立大学。然而,除去政治的、观念的原因外,发展民办、私立大学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是中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严重限制。考入公立大学是农村青年"农转非"、进而当"干部"的重要途径。而民办大学则无此功能权利,农村学生考上民办大学虽然能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但仍然无法改变其"农民"身份,更难成为干部、公务员、官员;而私立大学的学历目前仍未得到国家承认,其他更不必论。只有在两种条件下,民办、私立大学才能获得质、量的大发展,或是它们获得与国立大学同等的权利,或是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从根本上废除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的"身份制",否则,民办、私立大学的发展空间极其有限,高等教育大众化也难以实现,应试教育也不可能根本改变。在现实中,只有考试、分数才为占社会绝大多数之权钱皆无的"寒门庶族"享受优质教育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在这个意义上说,考试、分数是现实条件下相对而言最为公平、合理、有效的选择。

  另外,在公立高等学校招生名额的分配上,大城市也占有着很大的优势,湖南、湖北等省份比北京的高考录取线就要平均高出100多分,这既导致了地域之间的不平等竞争,也是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

  在我们更多地关注农村教育的时候,有一些问题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第一,给予农村的学生平等竞争的机会重要,还是为发展本地区经济、做到"离土不离乡"这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获得一技之长重要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的因地制宜有没有地区域歧视的嫌疑有人对现在的农家子弟因接受普通教育而不具有一技之长讥讽为"种地不如老子,养鸡不如嫂子",难道他们就注定只能"种地"和"养鸡"吗?

  第二,在目前的情况下,通过高考而实现升迁性的社会流动对农村孩子来说,就是跳出农门,变换身份对农村学生来说几乎是惟一的途径,如果这条途径也被禁绝了,那么他们就永远只能是农民,这是不是公正究竟是否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第三,农村教育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如果不努力消除城乡差别,给予全体国民以平等竞争的机会,恐怕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社会的不公正很容易导致弱势群体成员内心的畸变,最终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原因。近些年来,社会治安、尤其是流动人口案发形势的严峻正是这一方面的反映。因此,我们整个社会都应当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只有解放农村、解放广大的农民,使全体中国国民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城市才能量终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尽管消除城乡差别需要一个过程,尽管推动这一过程可能在当下要以牺牲一点发展速度为代价,特别可能"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但从整个民族的发展来看,从长远的利益来看,是值得的、必要的。农民,是中国社会中最大的文化处境不利的群体,他们在升学、就业、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远远没有受到平等对待。中国还有许多人在为生计而奔波,这就是我们的国情,这是我们思考任何问题都不能无视和回避的残酷现实。一切具有人文精神的思想家、真正的人道主义者都会将目光投向边缘群体、弱势群体,因为边缘群体、弱势群体的他们不只是他们,他们都是我们人类中的一员,对我们而言,他们是一个个的"他、我",正如约翰·罗尔斯所指出的,评价一个社会要看它如何看待它的境况最差的成员。

  一切政策必须以教育为中心。在民智开启的地方,经济发展自然水到渠成。人们应更多地关注农村教育,因为这是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不可或缺的方面。

  光明网-书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不断积累经验 实现规范目标
· 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举办
· 解读“南山教育现象”
· 2004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农村教育要富民
· 教育论坛: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公平
· 53万娃网上听课 天津农村教育全国领先
· 广州教育管理实现电子化
· 给未来建一个支点
· 重构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