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农村教育
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三教结合教育体系
2001-10-17    赵学云

字体大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在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方针,加快步伐,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走出教育发展的新路子,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奠定基础”。“纲要”在这里不仅指明了我国90年代的教育发展战略,而且强调了教育体制改革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改革教育体制的基础环节是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我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一环。”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促进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构建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及其运行机制起着重要作用。东丰县的经验证明,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首先必须从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入手,只有改革了旧的管理体制,建立起适应教育发展的新体制,才能给教育的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才能促进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三教结合的教育体系的建立。

一、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建立农村教育体系的前提

建立农村教育体系为什么必须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呢?这是因为:

    1.我国原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许多弊端

    我国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国家管理教育的基本方式是垂直式管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这种管理体制的弊端明显地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国家统得过多、过死,不能充分调动地方各级政府办学、管学的积极性,缺乏学校办学、管学的自主权,造成农村教育长期处于办学任务不明确,管理职责不清。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农村教育基本处于国家包办状态。由于教育发展计划、教育目标、教学计划等均置于国家统一指令之下,使农村教育不适应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反过来,又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国家对教育经费基本上实行全包方针。而事实上,由于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底子薄,又不可能全包。结果,造成了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教师待遇低的问题也不能得到解决。总之,原有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很多,它对教育的发展起着束缚、阻滞作用。因此,改革原有的教育体制成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性环节。

    2.要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必须改革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

    首先,改革旧的教育管理体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农村经济正在向现代化、商品化、专业化方向转变,产生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尖锐的矛盾,这就为教育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要求教育提供大量的具有现代的管理知识和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大量的有文化、有科学知识的各级各类技术人才和新型的劳动者。这事实表明,农村教育只有冲破原有体制的束缚,建立起适应农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体制,才能使教育转上为社会主义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

    其次,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原有的教育体制是靠国家统管、统包、统办的一种体制,如果单纯靠国家拿钱办教育,是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的。我国现在的人口增长率为14.4%o。按此速度,到2000年人口将增至12亿8000万。按大、中、小学入学率计算,大学生占同龄人的7%,中学生占70%,小学生占100%。到2000年,我国大学生将发展到515万,中学生7773万,小学生10255万。而农村又占多数,如果靠国拨经费办教育,学生入学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只有改革国家包办、权力过于集中、统得过死、自我封闭的体制,才能增强教育自我发展的活力和主动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力。

    3.教育管理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地方权限,这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确立的教育发展的可行之路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划了改革的蓝图。《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进一步确立了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的这一改革,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各级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促进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同时,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符合我们党办教育的两条腿走路的一贯方针,它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各地方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因此,只有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才能给教育的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才能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创造前提条件。

    二、三教结合教育体系的建立

    东丰县的实践证明,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了三教结合教育体系的建立。东丰县作为全国基础教育的先进县,于1984年7月即在全县范围内开始了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八年来的实践证明,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给东丰县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推动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了适应东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教结合的教育体系的建立。现在东丰县已经建立起适应经济发展的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这就是建立了一个宝塔式的基础教育、网络式的职业技术教育、链条式的成人教育,三教结合、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教育体系。

    1.改革领导管理体制,建立宏观调控机制

    1984年以来,东丰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县历史和现状,综合东丰县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进行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首先在1984年7月16日作出了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的决定,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他们在改革中,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建立三二一的领导管理体制,即县、乡(镇)、村三级办学,县、乡(镇)两级管理,县级统筹的新体制。如何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呢?东丰县的做法是:实行分级分口办学。全县小学四级办:县办实验小学,乡(镇)办中心小学、村办村立小学,屯办教学点;全县初中三级办学:县、乡和村联办,民族中学二级办学,即县和乡办;高中一级办学,即县办。全县393所中小学实行县、乡(镇)两级管理。在管理范围上,县办高中、农业技术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实验小学、幼儿园等;其余的乡办中、小学、幼儿园等均由乡(镇)管理。在管理权限划分上,东丰县制定了县、乡(镇)两级管理实施细则,重大问题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乡(镇)建立健全教育委员会,成立教育办公室,坚持全面领导,讨论决定本乡(镇)教育工作的重要事宜,县教育行政部门对乡(镇)教育工作起协调,参谋作用,深入基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权限的划分,县和乡(镇)二级在国家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分别享有办学权、人事权和财权。在经费使用上,实行谁办学谁负责,国拔经费包干,教育经费不足部门地方自筹。教师队伍实行教育行政部门统管、办学单位分管的体制,校级领导的选任,分别由县、乡(镇)考察、批准、任命;教师培训提高,由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由于管理职责权限明确,使县、乡两级政府在管理教育的工作中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了对基础教育工作的领导。

    “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是对基础教育而言的,它只是提出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般原则;而三教结合的教育体系要求的是三教协调发展,那么对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如何实行办学和管理呢?在这方面,东丰县在改革的实践中也作了探索。对职业教育实行了两级办学,两级管理的体制。县职业高中、县农业技术学校由县办县管;一校两制的三所片完中的职业高中班以乡(镇)为主,县乡共办共管,其它乡镇初中所办的职业高中班由乡(镇)办学、乡(镇)管理。为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领导管理,县成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办公室,充实县教育局领导班子,统管全县的职业技术教育工作。

    成人教育,实行三级办学三级管理的体制。县电大、县广播学校由县办县管;各系统和各乡(镇)办的职工学校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由各单位和各乡(镇)管理;各厂矿和村办的职工技术学校和农民技术学校归厂矿和村管理。由于调动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办学的积极性,使成人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

    东丰县委县政府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认真贯彻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原则,另一方面也不断强化统筹意识,为了加强对全县教育工作的宏观管理与调控,东丰县建立了县一级统筹管理体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主任的,有关部门参加的农科教统筹委员会,对教育的发展、规划等进行统筹管理。实行了对人才需求预测的统筹,教育经费统筹,基地建设统筹、师资统筹、督导、评估统筹等。通过统筹,对教育工作实行宏观决策,发挥宏观指导与调控职能。

    东丰县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县、乡(镇)两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办学、管学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东丰教育事业的发展,充分显示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的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东丰县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基础教育分级办,职业教育联合办,成人教育社会办的新格局,促进了三类教育的发展。由于县、乡(镇)两级政府对教育工作实行统筹管理,打破了三类教育之间的分割封闭状态,使之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初步建立起了适应东丰经济发展的三教结合的教育体系。

    2.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健全校内运行机制

    东丰县于1984年在进行教育领导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经过实践探索,建立了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一、二、三、四的管理体制。一是坚持校级领导例会制,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召开的校级领导会议,通报学校重大事宜,协调各方面的意见,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二是注意发挥两个委员会的作用。一是发挥以党支部书记为核心的支部委员会作用,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对学校重大工作实行参与;二是发挥以校长为核心的校务委员会的作用,党、团、队、工会组织负责人为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充分发挥审议、咨询作用,协助校长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三是试行三二制。即在行政上,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实行全面管理、指挥;在党务工作上、实行委员制,对行政工作实行保证监督;在群众工作上,实行教代会制,加强民主管理。四是在校内建立四个指挥系统。建立了以校长为首的教学指挥系统,加强教学工作的管理;建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政治工作系统,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建立了以主管后勤校长为主的后勤管理系统,加强学校建设和管理;建立了以教育教学研究会为依托的教育科研系统,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由于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启动了学校的活力。它一方面通过实行校长负责制,确立了校长在学校的中心地位和法人资格,增强了校长办好学校的责任。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以校长为核心的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加强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实现了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地加强了对学校全面工作的管理领导。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东丰县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深化管理体制的改革,理顺了校内管理关系,强化了运行机制,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中学毕业率,初中升高中、高中升高校的平均分数逐年提高。由于加强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各级学校更加重视学生德育工作,文明班、文明校不断涌现。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也得到了改革与发展,不断地提高了教育质量,为农村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

    三、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

    从东丰县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三教结合体系构建的发展实践,为我们总结出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了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些基本经验。

    1.建立三教统筹领导核心,理顺领导关系

    东丰县通过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县级统筹机制,这种统筹管理体制,不仅使三教建立了互相沟通的密切关系,而且提高了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通过改革,理顺了各级教育领导关系,建立了县、乡(镇)两级管理体制,教育行政部门协调机制,学校执行机制,强化了对教育工作的管理。

    2.将教育发展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

    东丰县委、县政府全面落实“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方针,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把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纳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做出人才需求预测,并以此来确定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教育结构、教育形式、人才规格等。这样,不仅使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任务落到了实处,而且切实使经济建设转到了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

    3.实行办学条件统筹使用

    对办学条件统筹使用,是由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的。农村在现有经济条件下,要实现三类教育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必须合理开发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在减少教育投入的情况下,增强办学效益。这当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办学条件的统筹使用。东丰县从实际出发,在办学条件上坚持三教一体统一安排,一是办学经费统一使用;二是师资统筹使用;三是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学习基地等统筹使用,这就充分发掘现有资源,在减少人、财、物投放的同时,促进农村三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4.理顺了三教内部的关系

    东丰县通过教育管理的改革,运用管理体制的宏观调控机制,实行了三教统筹,理顺了三教内部的关系,使之形成相互沟通、渗透、衔接、互补、协调发展的态势。

    东丰县通过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大发展,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我们不能不看到还存在的问题,它有待于在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不断完善。

    一是领导实体问题。东丰县为加强对教育的宏观管理与调控,成立了农科教统筹委员会。建立统筹管理体制,是农村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的深化和发展的表现,在实践中已显示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但尚需完善,应加强实体机构建设,充实人员,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乡(镇)也应建立统筹机构。

    二是三教发展不平衡。从东丰县整体看教育发展状况,各乡镇发展还不够平衡。一是有的乡(镇)重普教、轻职教和成人教育,二是有些乡(镇)教育的发展还较为薄弱,这与领导的重视有关。

    三是从学校内部来看,实行校长负责制,某些学校校长尚需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这样才有利于教育改革的整体目标的实现。

    上述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发展教育,促进城镇化进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