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农村教育
农村初中教学现状的调查
2001-10-17    金和德 吴海宽

字体大小: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我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一环。”“现在,我们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把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当作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突出地提出来,动员全党、全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用最大的努力,积极地、有步骤地予以实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因为约占80%的人口在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难点是普及农村初中教育,因为农村初中的师资队伍与办学条件都远远不如小学和高中。为了了解农村初中教学的现状,从中探讨教学领域中某些重大问题,加快农村初中教育的普及,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这是我们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组织了调查组,从1989年8月1990年3月,对吉林省的农村初中教学现状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们采取了实地考察、抽样调查,以及座谈、访问、问卷、文献研究等方法。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绩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等公布以来,吉林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以改革促发展,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使教育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吉林省的中小学教学改革,省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认识高,抓得早,并不断使之深化。1980年6月,省教育行政部门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领导同志在会上明确提出了“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四化培养人才”的要求。此后,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中心议题,先后召开了各科教学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推动了全省各科教学改革的开展。1982年2月,吉林省召开了全省中小学教育实验工作座谈会,制订了全省中小学开展教学实验工作规划。1985年,省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在东北师范大学附中和辽源市召开了教学改革现场会;1986年,又在长春市召开了全省中小学教学改革实验工作会议。这两次会议,其中一个突出的共同的特点,就是总结了东北师范大学附中、白城明仁小学和辽源市、吉林市等一些学校和地区的教学整体改革经验,实现了教学改革全领域的拓展和深层次的探索。总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推动下,吉林省的农村初中教学改革也不断地开展起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表现是:

    (一)省教委明确提出了“抓基础、抓农村、抓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三抓”举措,坚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在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吉林省也同全国一样,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并且考虑到财力和人力的实际情况,也采取了抓重点的发展战略,创办了一批重点中学和小学,通过办好重点学校的过程及办学经验的积累,提高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领导的素质水平,并使这些重点学校对一般学校起示范作用。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面对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不平衡现象的出现,省教委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指示精神,从1985年开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两个面向”即“面向所有学校、面向所有学生”的要求,再三强调工作重点要实现从重点学校向一般学校的转移,并采取了“三抓”的重大举措,即“抓基础、抓农村、抓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抓基础”,是突出基础教育,突出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抓农村”,是从省情出发,明确基础教育的重点在农村;“抓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是强调全班、全年级、全校、全地区的教育质量提高,拓宽教育质量提高的幅度和纵深度。“三抓”反映了基础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基础教育的特点和重点,符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国情。“三抓”适应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又以依据法规的形式为“三抓”的全面落实提供了保证。正由于这样,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初中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比如,东丰县的初中教育不仅发展很快,截止1990年,全县共有初中42所(其中包括完全中学3所,村联办初中l 6所),极大地方便了初中学生就近入学,促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进程,而且教学改革也蓬勃地开展起来。就以东丰县四中来说,开展了多方面的单项改革实验:数学科进行的“三阶段四程序综合教学改革”实验;体育科进行的“增强体质,开发智力,培养个性”的实验;外语科进行的“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外语兴趣”的实验等等其它农村初中也都开展了不同的单项改革实验。在单科单项改革实验基础上,根据全国教育科学“七五”期间规划,国家教委于1987年确定东丰县为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研究县。这一整体改革实验,由省、市、县共同组成课题组,由东丰县教育局组成人员具体实施。具体研究内容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包括三级办学、两级管理和一级统筹,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研究,特别是普及初中教育研究;实行农科教统筹和“三教”结合研究;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这一课题有大阳镇、猴石乡、五道岗乡和28所县乡(镇)农村中小学作为重点实验研究对象。东丰县的初中教学改革,自此发展为全县性的整体改革实验研究。这一实验已于1990年进行了全面总结,撰写了“吉林省东丰县农村教育整体改革的实验报告”,并以这篇文章为统领,编著《吉林省东丰县教育整体改革实验汇编》,共30多万字,已于1990年3月由东北师范大学《现代中小学教育》专刊号出版。《汇编》较完整地反映了东丰县实施教育整体改革的全程,对推进各地的教育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又比如,农村初中普教与职教相结合的实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从单一的文化知识教育转向文化知识和劳动技术的综合教育,把以面向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为主的双重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它又为推进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供新路子,加速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进程。由吉林省教委和普教研究所所承担的国家教委“七五”计划重点项目“农村初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实验研究”课题,在东丰县、辉南县、桦甸县、双阳县、双辽县等地六所农村初中开展实验研究。他们从当地的各自实际出发,探索了普教与职教相结合的四种模式:一是渗透型模式。在三年制的初中教学中,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开设普通文化课,适当引进、渗透职业技术教育。二是分流型模式。根据学生分化的实际情况,初三实行分流教学,分流班学生在学习普通文化课同时,引进职业技术教育。三是加1型模式。在学习三年普教与职教相结合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段时间职业技术教育。四是四年制模式。把三年制初中改为四年,把增加的一年时间,用一半时间加强文化课教学,另一半时间增加职业技术教育课。实践表明,这四种办学模式,都取得了明显效果。这就为农村初中的深化改革提供了新鲜经验,更好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以常规教学为基础全面开展教学改革实验,以教学改革实验的新鲜经验将常规教学推上一个新水平

    吉林省教委领导深刻地认识到,常规教学和教改实验是辩证的统一。常规教学是多年来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但是,时代在发展,教学在前进,不能满足于原有的常规教学,而要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教学改革实验,以教学改革实验的新成果、新经验形成新的教学常规,将教学常规推上一个新水平。“教学常规——改革实验——新的常规”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教学常规与改革实验的辩证统一,反映了教学不断深入发展的客观规律。基于这样的认识,从80年代开始,省教委就狠抓中小学的教学改革实验,从单科到多科,从多科到整体,涉及到教学思想、教学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许多地方和学校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开展了中小学培养目标、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等等诸多重要课题的实验研究。多方面、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的教学改革实验,不仅使教学工作展示了百花齐放的态势,使广大中小学校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而且从中锻炼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改实验的才干,提高了教学水平。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农村初中教学改革实验也不断地深入地开展起来,并涌现出一些突出的先进典型。比如,榆树市秀水二中李元昌老师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就是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突出典型代表。李元昌同志为了搞好常规教学,苦练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语文教改实验。在改革实验中,他着力于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学好本领,并使学生在读书期间就形成了参与家乡建设的意识与行动。李元昌的教改实验,不只是探索了学科改革和教书育人的新鲜经验,而且它更重要、更为深远、更具有普遍意义,它鲜明地提出并正确地回答了在我国目前还比较落后的农村如何开拓教学改革的道路,如何通过改革使那些办学条件、师资质量还比较差的学校切实地提高教学质量,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李元昌的教改经验,以农村初中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需要而引人注目。正由于这样,《吉林日报》和《人民教育》都先后发表过长篇通讯,引起了省内外教育界的重大反响。

    (三)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省教委把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关键来抓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在教师,教改实验的主力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培训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把整个教学活动搞活了。

粉碎“四人帮”以来,吉林省教委一直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工作,并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通过总结各地各校师培工作的经验,特别是先进地区和先进典型学校的经验,又将师培工作加以理论化与系统化,从教师综合素质的基本内容和科学结构的角度提出了“四师“(即师魂、师德、师观、师能)的理论思想和原则要求。“四师”的理论思想和原则要求体现了师培的科学性和规律性,有助于师培工作的不断深化和拓展。

吉林省在培养“四师”的渠道、方式和措施方面主要是:学历达标、教材教法过关、举办教育科学讲座、岗位练兵、各种教学研讨会等等,其中、“岗位练兵”是师资培训的一种主要形式。这种形式体现了教研和培训的最佳结合,不仅适应了目前教学的现状和教师的实际,而且也符合师培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这个特点和规律表现在,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确定培训课题,要在教学实践中找准教师教学上的欠缺,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基本功,在教学改革中锻炼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这就把教学实践、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师素质密切地结合起来,统一于同一过程之中,从而使教师得到多方面的收获,练出真功夫、真水平、真能力。正由于这样,吉林省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得到了不断提高,其中也包括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得到不断的提高。

    比如,就以全国基础教育的先进县东丰县来说,在“文革”的十年中教师队伍受到严重的迫害,因“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插队落户”、实行“万兴经验”(1968年决定东丰县公办小学教师一律不领工资,挣工分)等使教师队伍受到极大冲击,造成教师队伍水平严重下降。据l 978年调查统计,初中教师学历达标仅占教师总数的9.7%,严重影响初中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粉碎“四人帮”以后,东丰县教育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实事求是,拨乱反正,平反昭雪,纠正了冤假错案137宗,受害人292人,落实了政策,恢复了名誉,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他们又认真地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并切实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就以初中教师的培训提高来说,他们争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方式,诸如电大进修、委托代培、联合办学、《专业合格证书》培训,卫星电视高师专科培训以及岗位练兵等等,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收到了显著成效。据1990年调查统计,初中教师队伍学历达标已占教师总数的56%,提高了很大幅度。这就为开展初中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树立“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多方筹措经费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吉林省教委在总结公主岭市“三股劲拧成一股绳”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教育投入整体有效的新机制,并且把校舍建设和“三室”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一无两有”的基础上,又基本实现了“三配套”、“十落实”,改善了办学条件,为教学改革实验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保证。改善办学条件的实践,不仅收到了物质成果,而且收到了精神成果,这就是使全省人民对“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形成了共识,并且把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密切地联系起来,做为一个辩证的、联系的整体,同步实施,并行发展,取得实效。

    比如,东丰县委、县政府把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贯彻“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办教育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办学积极性,坚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积极地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校舍建设上,每年由县委、县政府协调,动员群众,实行捐资助学,每年都投入300一500万元。仅从l 9841987年单校舍建设一项就集资1529.7万元,其中乡村集资837.2万元,占筹资总数的54.7%。到1987年,全县校舍砖瓦化达到99.5%,比l983年增长校舍面积19%,全县有225所学校的校舍得到更新扩建。在学校教学设备建设上,县委、县政府在1987年7月23日作出决定,从l988年开始到1990年三年时间,决定筹措经费660万元,基本完成实验室、库、卫生、图书室和体育器材装备任务。据统计,到l 988年全县中学和中心校共56所,有48所学校达到省标,达标率为85.7%。正由于东丰县改善办学条件取得显著成效,1988年被吉林省政府评为捐资助学先进县,1985年以来,连续被吉林省教委、省财政厅评为校舍建设与管理工作先进县。由于办学条件的改善,为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物质条件。

    五)遵循教学管理的规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率

    吉林省教委深刻地认识到,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系统的中心环节,是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教学管理的目的,就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两个积极性,增强规范性和效率性。为此,他们采取了有效措施:一是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和指挥系统。采取相应的组织机构,调控、指导、检查、评估、总结、激励等措施,有效地实现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二是监督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实施。他们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全面制订了实施细则和教学常规,制订了《改进各科教学的意见》,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运转秩序和效率。三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教学工作和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类型,把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总结典型和推广典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以此全面推动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实验。正由于省教委布署明确,各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都很重视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并涌现出抓得很有成效的县。

    比如,东丰县教育局于1979年把教育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以后,就响亮地提出了“向管理要质量的口号”。“向管理要质量”,对东丰县来说,有它自己的内涵.主要的有五个方面:一是目标管理。这是管理工作的一个纲。当时确定的总目标是加快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质量管理。在诸多管理工作中,把教学质量管理作为重点,形成一套系统的章法,比如德、智、体一起抓,各科教学一起抓,在教学中强调自求自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是计划管理。围绕良好的总体目标,注意计划的实践性、决策性和最佳性,做到横的方面事事有计划,纵的方面级级有计划。四是制度管理。全县在制订有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又实行三定:定编(定员)、定工作量,定完成工作量的标准,它有利于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五是程序管理。他们在管理程序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控制中心,二是传导系统;三是接收执行单位。各层有各层的职责,既有层次,又有衔接;既对下面实行指挥,又不过多地干预基层工作,使基层有主动权和创造性。由于坚持向管理要质量,全县范围内建立了良好的校风,它包括:领导作风——清廉正派,科学严谨;教师教风——教学好,刻苦钻研;学生学风——学风浓,勤奋好学。东丰县的初中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出现了东丰一中、横道河中学等等教学管理的先进典型,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吉林省的中小学教育,特别是农村初中教育,在省教委的正确领导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这是主流方面,我们必须予以充分肯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在看到中小学教学改革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农村初中的教学工作来说,它与小学相比存在的问题较多,也比较突出,主要问题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办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极为严重

    当前农村初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办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极为严重。这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它严重地阻碍着教学改革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研究有效对策,加以彻底解决。

    由于人们对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缺乏正确的认识,农村初中较为普遍地把它办成单纯的升学教育,把农村初中局限于为升学打基础,导致“为升学而办学”的倾向。其主要表现是: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智育而忽视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办学方向上,只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素质提高;在培养途径和方法上,存在着脱离生产、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学生实际的倾向。正由于农村初中存在着办学思想不端正,严重地片面追求升学率,它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主要危害是:

一是干扰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有的学校领导干部公开提出:“一切都要为升学服务,‘副科’、‘小科’应当为主科让路。”这样一来,学校的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被挤到可有可无的极其次要地位。不少学校领导口头上也说“五育并举”,实际上是智育“一花独放”;口头上说的是全面发展,实际上是升学率以求,“一好遮百丑”。这种做法严重地削弱了社会主义学校的教育功能。在这些学校里,青少年的思想混乱,理想境界低下,劳动观念淡薄,纪律松懈。这对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不说是一种严重歪曲。

二是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许多学校违背教学规律和劳逸结合的原则,拼命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强制推行所谓“大运动量训练”和“题海战术”,频繁地举行各种名目的考试,逼迫学生呆读死记,使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压抑。同时,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学生正常的睡眠和文体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生理发展也受到影响。学生中的近视眼发病率高达3550%,体质指标大幅度下降,身心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

三是导致初中学生流失极为严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学校中,实际上是以牺牲大多数学生为代价来换取少数重点“尖子生”的升学。这种做法不但极大地伤害了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促使他们以“破罐破摔”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从而造成初中学生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初中教育的普及,更有甚者学生流失后还会派生出其它种种社会问题。

    四是极大地冲击着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破坏了国家教育法规,不贯彻执行国家制订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他们按照“考啥教啥,不考不教或少教”的原则,擅自对国家有关规定作了重大修改。这样做的结果,从近期看.严重地打乱了学科知识的科学体系的横向联系,造成学生知识结构零散混乱,知识面狭窄,也给教学管理和上一级学校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从长远看,势必影响青少年各种才能特别是创造才能的发展,并最终降低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影响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五是造成学校不正之风的兴起。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许多教师搞教案封锁,试题保密;少数教师甚至弄虚作假,搞不正之风,从中捞取“荣誉”。而学生为了取得高分,考入上级学校,竟然在考试中作弊,这种现象已经不是个别的问题。正由于这样,它使学校的师德和学风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六是阻碍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有的农村初中,把三年制改为四年制,可他们不是真正的从学制改革出发,研究如何提高教育质量,而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思想指导下,把学制改革纳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轨道。他们认为,初中学习年限延长了,课时增多了,这对提高升学率极为有利。结果是把四年制搞成“三年照常教学,一年复习补漏迎接升学考试”的局面。可见,它严重地阻碍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总之,片面追求升学率危害极大,它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必须研究对策加以彻底解决。

    (二)农村初中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存在严重弊端,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的改革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开展,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学校中的课程结构改革研究。这是因为,课程结构改革的实质是实现课程的现代化和课程的科学化,这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要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改革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其中课程结构改革是一个核心问题。如果没有合理的课程结构和完善的课程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也就得不到体现,也势必影响教育方法的改革。因此,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继宏观水平的教育结构改革与微观水平的教学方法改革之后,中观水平的课程结构改革就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性课题。

    我们在调查中,学校领导和老师普遍反映,农村初中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存在着以下严重弊端:一是现行课程体制统得过死,缺乏灵活性。全国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用一套统编教材,这与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很不适应。二是现行课程目标以升学为主,忽视农村初中普教与职教相结合的实际。现行初中课程设置以学科课程为唯一课程,与高中课程相对应开设,助长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严重地忽视了农村初中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忽视了普教与职教相结合的实际。三是现行课程结构死板单一,缺乏弹性。现行课程设置只有必修的普通学科,没有职业技术指导和职业技术课,也没有选修课;理科课程多,文科课程少;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实践活动;同年级并开的课程过多,难度大的课程过分集中等。四是课程内容偏多、偏深、偏难,脱离初中学生实际。课程内容普遍地存在着偏多、偏深、偏难的状况;某些课程内容还脱离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实际经验,缺乏趣味性与启发性;有些内容比较陈旧,未能及时反映现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总之,农村初中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较多,必须予以改革和解决。

    (三)农村初中教育评价存在严重问题,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教育评价是科学地管理学校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科学管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目标;指导帮助学校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改进工作,使学校工作在“总结、改进”的反复循环中不断提高,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为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及时了解情况,进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实事求是地科学地评价学校的全面工作,调动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因此,科学地、正确地教育评价,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我们调查农村初中教育评价的现状来看,它很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主要问题是:一是背离培养目标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而努力。但是,长期以来,农村初中却徘徊在以应试教育为目标、追求高分为目的的误区。这就造成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分数化的评价体系的背离与反差,使农村初中严重背离培养目标的要求。二是评价范围狭窄。由于应试的需要,对学生评价偏重考试科目、偏重知识与机械记忆方面的考核,忽视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和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体美等“小科”与课外活动、德育工作等得不到落实,这不能不说与评价范围狭窄有关。三是评价方法单 一。基本上是试卷的分数化评价,以笔试为主,所以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心理发展及行为表现等诸多方面都得不到客观的评价。四是功能片面。评价具有导向、鉴定、诊断、反馈、调节、激励、决策等多种功能,然而目前的教育评价仅仅强调了它为升学淘汰服务的选择性功能,把评价作为一种目的而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认真改革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四)农村初中教师队伍质量偏低,急需培训与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初中教师队伍质量偏低,急需加以培训与提高。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教龄短、学历低、教学经验少,这是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的一个突出问题。1990年我们抽样调查了农村初中7l2名政治课教师,其具体情况是:20一30岁的青年教师占总数的52.1%;大学本科与专科毕业的占42.7%。同时,我们调查了语文教师的队伍状况,也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即青年教师多,占总数的65.7%,学历不合格的多,占64.2%,勉强胜任和不能胜任的多,占62.7%;中老年教师少,占35.3%,学历合格的教师少,占35.8%,能胜任的教师少,占31.8%。其它学科教师队伍的情况大致也是如此。因此,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的构成是教龄短、学历低、教学经验不足,很难适应教改蓬勃发展的形势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

    二是师资数量不足,学科结构不合理。吉林省农村初中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而且学科结构也不合理,外语和音、体、美的教师严重缺乏。据我们1990年的调查,有三分之一的政治课教师没有学过政治专业课。某县有33所农村初中,共有生物教师40人(其中包括代课教师13人),因而造成不少班级的生物课教学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导致生物课教学质量普遍低下。

    三是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影响教学工作顺利进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迅猛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些行业特别是经商者的收入大幅度上升,与教师的当前收入形成了明显的反差。这就对教师队伍的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教师流失日趋严重,有的从事第二职业,他们白天上课,晚上摆摊或课余经商。这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放松了教学工作,从而使教学质量明显下降。吉林省农村初中的民办教师占很大比例,多的在20%以上,一般的在10%左右,一些民办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工资偏低,有的还不能兑现等等),不辞而别,干其它工作去了,特别是经商去了,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严重的损害。

    四是农村初中学校规模小,人员编制紧张,单一文化知识型的教师很难适应教改的要求。农村初中急需“复合型”的教师,也就是一专多能的教师,但目前农村初中绝大多数是单一文化知识型的教师,这就很不适应教改发展的形势的要求。

    总之,农村初中在教师队伍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加以解决,以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五)农村初中教学设备条件较差,急待改善

    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吉林省的中小学校舍建设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实现了“一无两有”,教学设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从农村初中的教学设备来看,普遍较差,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急需加以改善。其主要问题是:

    一是实验室的设备条件差,使用率较低。1990年,我们对东丰县的农村初中实验室做了较为详细的调查。调查的情况是:大多数农村初中均有专门的实验室,其中有些是生物专用实验室,有些是理、化、生合用的实验室。实验室中购置了显微镜、挂图、标本、模型等等。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缺乏药品,教学设备不配套,造成实验室的使用率较低。东丰县是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教学设备条件在吉林省来说是较好的,其它县的情况便可想而知了。

    二是损坏的仪器不能及时更新,缺乏实验管理人员。有些调拨的仪器质量较低,有些仪器供应不配套,如没有小灯座、小滑轮、小开关等,加以损坏的仪器又不能及时更新,影响了仪器的使用率和实验的开出率。许多农村初中没有专门设立实验管理人员,多由图书管理员、卫生员、勤杂工兼管仪器,管理较为混乱,仪器完好率很低。

    三是图书室的藏书量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农村初中大多数学校设有图书室,但藏书量严重不足。从教师用书方面看,除订购为数不多的报刊外,教育理论书籍很少,各科教学的实用书籍更少,直接影响教师的学习和提高。从学生用书方面看,藏书量更少。1990年我们对某县作了调查,农村初中的每生平均藏有图书6册,而且其中包括一些陈旧的书籍,学生精神食粮不足,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此外,农村初中的卫生室设备也很简陋。这一切,都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针对农村初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如何开展教学改革,加以有效地解决呢?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如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主观方面看主要是办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直接所造成的。为此,要彻底扭转这种不正常的局面,必须端正办学方向,深入地开展教学改革,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在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针对农村初中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方面存在的严重弊端,教学改革应以课程结构改革为突破口,带动农村初中培养目标研究,教师队伍的培训与提高,以及教育评价的改革等等,这是一种切实可行有效办法。这就是我们调查研究农村初中教学现状后的共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发展教育,促进城镇化进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