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难:对流入地“压力山大”,如何录取仍不确定
但“叫好”容易,真正实施起来难度却非常大。记者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口中获悉,眼下只是提出了目标,如何操作,能否完成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他透露,目前尚未有具体的异地高考规划和实施方案。
论及改革与发展的长期目标,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认为,受教育权总有一天会走到不受户籍限制,真正体现教育公平。“异地高考方便了大量离开家乡跟随父母到外地读书的孩子,使他们能够在父母打工的地方完成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深圳大学教育系主任熊贤君说。
不过,对于主要作为人口输入地的东南沿海地区来说,异地高考无疑“压力山大”。罗伟其表示,现阶段,我国不同省份、不同地区,其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各地面临外来工子女就读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有些是人口输出大省,有些是人口输入大省,两者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所面临的条件和困难是完全不一样的。
此外,异地高考同时涉及许多政策的制约,不可能一步解决。例如,虽然《方案》中允许外地学生在就读地参加高考,但没有明确是否可以异地录取,“如果不能进行异地录取的话,异地高考也没有太大价值。”一位广州地区中学校长直言。
但如果可以异地录取,又涉及复杂的利益问题。“因为按照我们现行体制,高考录取以省为单位,在各省市之间,录取指标是按户籍分配的。如果让外地考生也在本地高考,参加本地的录取,实际的考生数量就会远远大于户籍考生数,而录取指标却依旧是那么多,必然大大增加录取的难度,对本地考生并不公平。”这位校长分析。
对此,罗伟其提出了一个在现有政策之下可以探索的办法。“如果仅仅为了考试,我建议,可以允许外来工子女在就读地参加当地高考,高考成绩出来后,让户籍所在省按照省际之间高考题目的难易度进行成绩换算,参加户籍所在省的排名和录取,至于难易度的换算是有科学手段的,这在技术上不存在什么问题,关键是让考生和家长多理解,不为换算过程中0.1分或0.2分这种差异来强求绝对的公平就可以了。”(记者 贺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