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电脑看得紧 想出手机加密招儿
从小到大,巩炳辰参加了数不清的科技竞赛并屡有斩获,在去年的北京市青少年创新大赛决赛中,他的作品“基于万向平台的智能跟踪机器人”获得一等奖,该机器人能拉着行李箱自动跟踪主人行走。而此次他获得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决赛一等奖的项目名为“基于‘手机KEY’的文件保密柜”,光看这个名称,让人觉得有些“看不懂”,巩炳辰告诉记者,这个选题的产生还与自己的父母有关。“我爸爸对他的笔记本电脑看得可紧了,倒不是丢不起电脑,主要是丢不起电脑里的文档数据,电脑数据的保密对他已经是负担;我妈妈是大学教师,担心所出的考题泄露,每天也是背着笔记本电脑到学校工作,对电脑里的考题等敏感数据也挺担心的。”由此巩炳辰想到,现在人们对于PC电脑、笔记本、移动硬盘、U盘等里边的数据都有不同程度的保密需求,如何非常方便地为电脑文档加密呢?巩炳辰想到了人人都用的手机,并创造性地首次提出“手机KEY”的概念。
巩炳辰介绍,他项目的创新点在于用自己的手机作为硬件加密钥匙,通过蓝牙及专用通讯协议与电脑互相认证,在电脑中轻松创建“保密柜”,将重要文件和私密信息放置于“保密柜”中,当手机与计算机在蓝牙正常范围之内,保密柜内的资料就可打开;若超出蓝牙范围,则该保密柜自动隐藏消失,无论何人通过任何手段也无法找到这些隐藏的文件,更不可能打开文件,只有用户自己携带自己的“手机KEY”,并输入钥匙启动密码,这些保密文件才能看见。在实际生活中,“手机KEY”的用途非常广,可以用于考勤系统、小额支付系统、门禁系统等的身份识别。假设一套“手机KEY”软件的售价为50元,按全国10亿台电脑计算,其中有10%需装安全“手机KEY”加密软件,那么其市场价值可达50亿元。
希望进入顶尖大学 十年拿下博士学位
从小就怀有“抗衡微软”理想的巩炳辰现在即将升入高三,他希望进入国内顶尖大学学习与计算机或航天有关的专业,他的理想是从事科研工作,未来的计划是:争取10年内拿到博士学位,有3至5年左右的MIT、普林斯顿等名校学习和工作经验,15年内成为所研究领域的站在世界前列的研究学者。
从小喜欢科研,巩炳辰最感谢的还是爸爸巩建平。他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有一间爸爸的实验室,爸爸任由他在里面摆弄计算机、万用表、螺丝刀、电子元器件,“爸爸总是一有时间就陪我玩,他不仅支持和鼓励我,还有意识地引导我走上科研道路。”
巩炳辰告诉记者,他喜欢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但他又深知伟大的目标要靠踏踏实实的行动来实现,“高处着眼,知见圆满;低处入手,行持笃实。”(记者 蔡文清 文并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