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咋发展
郑轶:“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代表一种态度上的重视,还是政策上的转向?
刁铁民:“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教育目标进入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表明中央政策的一贯性和抓落实的工作作风。由此可见,学校体育未来的政策是非常明确的。我认为学校体育的未来,在于校长和对校长的选拔评价机制上。真正懂教育的校长是非常重视学校体育的。比如北京广渠门中学的校长,在学生的高中阶段每天一节体育课,高考不加试体育,他完全可以把这些课时拿出来补其他科目,但是他知道学生们需要体育,也需要体育精神。
毛振明:这一方面表明政府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视,反过来也说明我们在“一小时体育锻炼”方面工作效果不够显著。但这种提法并不意味着政策的大转变,加强青少年体育运动是一个长期性的、持久性的工作,不可能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就马上取得明显的效果。政府应当在政策落实上下功夫,真正实现问责制,而不是提出各种华丽的口号。
保证学生锻炼 各地有啥高招
北京密云县:推行学生全年长跑,全县学生全员参加。将校园体育和学生体质监测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与全校老师的绩效工资挂钩。在北京市最早开展青少年体质监测,全县所有学校均参加,排名前1/3的学校均给予奖励。学校申报特色体育项目,有资金奖励。
江苏无锡市:2009年9月1日起施行《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规定未保证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学校将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主要负责人及其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无锡市建立以学校体育综合评比为特色的评价体系,对体育课堂教学、体育竞赛等进行考评,以评促改。
福建厦门市:要求各中小学的学校课程向社会公示,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作息时间安排,以确保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 (胡洪江 郑轶)
相关链接:学生锻炼现状扫描:素质教育 体育缘何变瘸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