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困难咋解决
郑轶:有学校反映活动场地不足、学生运动安全等困难,连最简单易行的冬季长跑都难以组织和坚持,这些实际问题该如何解决?
刁铁民:在“阳光体育”开展过程中反映出我国教育多年来积淀下的一些问题:如学校运动场地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这里边除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外,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就是一些政府主管领导对现代教育的认识问题。在我们的传统思维里,没有教室不能办学校。但没有操场能办学校吗?没有语文、数学、外语教师不能办学。但没有体育教师能办学吗?所以,我认为各级政府在新建和改造旧址学校过程中,配备足额的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场地应成为考虑的必要条件,达不到则不能办学校。
毛振明:目前家长们最关心的是安全问题,而学校最关注的是体育风险责任问题。体育锻炼的风险责任分为两种:意料中风险和意外风险,意料中风险学校和体育老师是有责任的、可以预防的,而意外风险则不应承担责任。我认为学校和体育老师不应该承担无限责任,而应承担有限责任,国内在这方面做得还不理想。学校和体育老师不能因噎废食,要积极采取法律措施解决纠纷,政府和司法部门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法律政策建设。
胡洪江:我采访的学校中,有老师提到这些政策主要在给学校提要求,却无力限制课外辅导,真要保障学生体质健康,还需要家长和全社会转变观念。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育系主任李天凤也认为,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没有根本改变,以立法方式抓学生体质健康,在具体操作上有难度,还需要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学生兴趣咋调动
郑轶:有些学生说,现在的体育课太功利,想踢足球不让踢,光练800米跑、立定跳远这种考试内容。今后我们该如何调动青少年的锻炼积极性呢?
刁铁民: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在初三年级,一些学校把体育课变成单纯的考试科目训练课,破坏了孩子们喜欢运动的天性。其实升学增加体育考试,是教育体育主管部门的一种无奈之举。“阳光体育”实施4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家庭,从内容到形式,都在为青少年锻炼创造条件。我相信,随着我国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逐步实施,能调动学生内在动力和运动兴趣的体育教育机制会逐步形成。
毛振明: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不喜欢运动,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青少年锻炼积极性下降。青少年体育锻炼缺乏是一个全球性话题,只不过在中国尤为明显。我认为要吸引青少年锻炼,一是体育课程进行改革,不能墨守成规;二是运动环境要改善,给中小学生提供充足的场地、器材和运动时间;三是对新型体育运动方式要普及和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