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声过后,会场格外安静,大家在认真地聆听着。
刘延东介绍了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背景,回忆起过去40年来中英关系的发展变化,说:“两国政府决定把人文交流提升到双边关系的战略层面,使之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道,共同构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三大支柱,以民众间的相知与理解培育两国友好的深厚土壤,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稳固、富有活力。这一富有远见的创举,在中英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推荐内容>>中英人文交流,抓住新契机
推荐内容>>刘延东主持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一次会议
推荐内容>>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将在北京举行
推荐内容>>中美人文交流: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在回顾了中英两国作为历史文化大国在人类文明史上所作的巨大贡献后,刘延东动情地讲道:“中英两国相距遥远,但并没有挡住人文交流的脚步。在长期交往中,两国人民彼此欣赏各自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国儒家思想和科举制度等传入欧洲后,曾得到英国启蒙思想家的推崇。文艺复兴之后英国涌现出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在中国闻名遐迩。莎翁的作品100多年前就在中国出版,哈姆雷特的悲情、奥赛罗的正直、鲍西亚的智慧,至今在中国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悬挂在很多中国偏远的乡村学校。”
列举了这些事例后,刘延东说:“事实告诉我们,中英关系的潜力和前景,有赖于人文交流所奠定的坚实民意基础。”对于未来中英人文交流,刘延东提出四个努力方向:
第一,尊重和维护文明多样性。世界之美在于文明多元多样多彩。要在多样中求大同,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要充分理解各国不同国情、发展阶段和历史文化特点,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第二,深化和扩大文化互信共识。当今世界,人类同住地球村,这是一个不同文化互相走近的时代,也是一个最需要包容理解的时代。要开放包容,博采众长,交流对话,寻求共识,避免分歧转化为对抗。
第三,重视和推进人与人的交流。人文交流沟通的是人们的心灵和情感。要面向人人,根植社会,我们相信,两国成千上万的民众参与,一定能够为中英友好注入源头活水,让友谊之树繁茂长青。
第四,挖掘和拓展出版传媒合作新领域。要把握好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新特征,不断开拓新媒体、新技术和新兴文化产业的合作领域,联手打造具有战略性、标志性的项目,把最优秀的文化产品带给对方,让民众享受多元文化的滋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