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对北爱尔兰的访问后,刘延东乘机飞赴伦敦。15日,刘延东前往久负盛名的帝国理工学院访问。
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研究水平被公认在英国大学的前三之列,学校把“科学是帝国的光彩和守护者”作为校训,形成了“科学无疆,学科无界”的良好科研文化氛围。学校现有1.4万名学生,中国学生约占10%。
15日恰逢周日,但学校方面仍将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参观前的简短座谈上,学校校长基斯?奥尼斯介绍了学校的三大支柱:教育、科研和研究成果应用。帝国理工创新公司技术转化部主任托尼?希克森则就成果应用转化作了详细说明。该公司的目标是将好的创新理念和发明投向市场。在过去10年中,他们考察了2500个创业观念,创办了1400个企业,每年为学校创造1.6亿英磅的价值。
推荐内容>>中英人文交流,抓住新契机
推荐内容>>刘延东主持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一次会议
推荐内容>>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将在北京举行
推荐内容>>中美人文交流: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刘延东对学校多年来依靠科技创新取得的辉煌成就表示高度赞赏。她还就该校的创新精神作了一个幽默的解读:“今天是周日,在英国是不可侵犯的休息日,但帝国理工打破思维定式,在周日来接待我们。这也算是一个创新!正是创新的精神,让帝国理工走在前面,将来也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一席话,让帝国理工学院的师生们都笑了起来,现场气氛很是融洽。
刘延东接着详细介绍了中国改革发展情况,深入解读了中英关系的历史与未来,并对中国高校与帝国理工的交流作了展望。
了解了学校整体情况后,刘延东赶往学校哈姆林中心生命科学实验室。该中心由著名华裔科学家杨广中于2008年创建,主要研究微型机器人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涉及医学成像、临床医学、计算机、传感等多个领域,汇集了许多国际顶尖专家,在机器人手术这一崭新的科学领域引领了世界潮流。
哈姆林中心第5层素雅洁净的现代手术机器人实验室里,一个大型控制设备连着传感系统,传感系统又连着一人多高的机器人。通过操作控制设备,就可以让机器人动起来,给“病人”做各种“手术”。
刘延东在杨广中教授的邀请下,做了一回“大夫”。她先通过透镜观察橡胶“病人”模型“心脏”里的情况,然后操作手柄,只见手术台边上的机器人开始挪动“双手”,成功地把一个细小的胶环,套在一个“器官组织”上。
大家为机器人的灵巧先进惊叹不已。杨广中说,现在手术机器人已经在临床应用,下一步就是要将机器人体积做小,这样手术成本会大大降低,应用范围也会更大。
帝国理工学院的科技创新经验引起刘延东的极大兴趣。参观中,她深入询问学校在科研创新中的学科交叉、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问题,希望将来中国高校能与帝国理工学院进一步加强合作。她说:“教育交流在人文交流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不可替代,因为它是面向未来的。希望今后贵校与中国在教育、科技方面的合作能做得更好,走在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