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讨论,双方重申加强教育伙伴关系建设,支持中英学生双向流动;深化创新合作,为两国创新型产学研机构的成长和合作提供更有利的环境;鼓励两国文化机构和艺术家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重视进一步开展传媒领域合作;就共同进行奥运遗产研究达成共识;进一步落实好现有人文交流、青年就业、志愿者服务等领域务实合作。总体来看,中英双方将着力扩大双方人员经常性往来,循序渐进,为双方各层次、各领域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创造更多机会和条件。
推荐内容 >>中英人文交流,抓住新契机
推荐内容 >>刘延东主持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一次会议
推荐内容 >>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将在北京举行
推荐内容 >>中美人文交流: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人文交流以一种特别体现人文精神的方式结束,刘延东微笑着说:“刚才亨特大臣说了几句中文,我也想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一句话作为我的结束语:I hope you have been this day preserved for a prosperous and happy life.(希望把我们这一天作为将来昌盛和幸福生活的准备。)”
听到这里,亨特大臣露出惊讶的表情,扭头朝两边看了看身边的同事。然后大家都笑了起来,一起为这段恰当得体又寓意深远的引语热烈鼓掌。
掌声过后,刘延东又加强语气,补充了一句:“期待中英双方共同努力,把人文交流这件功在当代、利在长久的大事办好!”
从4月13日到16日,短短4天时间,刘延东出席各类活动24场,中英双方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联合公报等15份协议、文件,在教育、科技、文化、媒体、体育、青年等领域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确定了下一步工作的任务和方向,为中英人文交流向纵深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民意基础。
正如莎士比亚在一首诗中说的一样:“四月给万物注入了青春的韶华。”春天是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季节。40年前的春天,中英双方迈出历史步伐,两个历史文化大国握紧双手;40年后的春天,旨在推进两国人民之间更深层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基础性工作,已经纳入两国政府的行动框架。相信越来越多的中英民众,将加入到人文交流的洪流中来。中英友好的薪火,将因此而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