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1工程”建设经费的使用侧重于仪器设备、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但对队伍建设、学术交流等软件建设的投入不够。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稳定、吸引高层次的优秀人才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经费投入要避免“见物不见人”。随着实验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实验室管理与操作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目前高校实验室队伍青黄不接,流失严重状况堪忧。对数学、文科、财经类等仪器设备经费需求较少的学科建设应考虑其特殊性。
3.“211工程”建设将公共服务体系列入建设内容十分正确,但投入力度仍不够,尤其是教学、科研受益面大的公共实验设施,近年来陈旧老化日显,亟待更新改造。有的学校提出本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是当务之急,多年来无任何经费来源,设备大都破旧不堪,专业实验人员。不断减少,从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培养,影响本科教育质量。
4.“211工程”建设学科经费中均为一次性仪器设备购置费,缺乏仪器、设备的更新、维护及运行费用,从而限制了仪器设备的日常运行并发挥更大的使用效率,有的大型高档仪器更是被严加保护,限制使用,共享程度较低。
5.“211工程”从规划、立项到启动建设,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间,作为国家一项全新的,在高教领域投资力度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进行认真规划和充分论证是完全必要的,但由于大部分学校经费到位较晚(1998年以后),建设周期较短(2—3年甚至更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益的发挥。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批复和论证一管就是5年,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调整余地,很难适应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仪器设备更新换代加快的状况。
6.“211工程”建设采取中央、地方、部门联合共建的投入模式,充分调动积极性,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但是,部分学校的原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投入未能全部及时到位。尽管学校通过加大自筹经费投入弥补了部分经费缺口,但对建设任务的完成和建设成效仍然带来一些影响。
四、对“211程”二期建设的建议
1.“211工程”应持续实施并宜尽快启动二期建设。“211工程”一期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211工程”决策的正确。这的确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大,效果显著,影响深远,关系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的基础性工程。其作用将在21世纪初期陆续显现。由于我国高校建设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离发达国家相距更远,要使我国高校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快一些、早一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还需要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持续稳定地给高校以较大的、有计划的投入。“211工程以立项建设的方式进行,目标明确,投资方向具体,便于考查评估,是一种很好的建设方法,且已产生了“品牌”效应,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声誉,对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继续实施。同时还要看到,“211工程”一期的投入对于高校长期经费短缺的状况有所缓缓,但并没有使其完全摆脱困境,其建设效果也还没有充分显现,如果投入不能持续,建设周期中断,可能“前功尽弃”,造成无效或低效投入。因此,二期工程建设的启动宜早不宜迟。
2.“211工程”不同于其他的国家基本建设重点工程,它具有典型的教育特殊性与学科前沿性,具有长周期特点,突出“以人为本”,强调综合效益,因而在计划安排,资金投入,项目管理等方面,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学科发展规律,不能不加区别地照搬其他类型的重点建设工程的办法。例如在硬件投入的同时,往往需要有相关软件和人才引进、学术活动等的投入。建议在二期建设中,赋予高校以更多的建设自主权和计划调整的灵活性,使其能主动适应科学技术、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新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要求,这样将更有利于“211工程”建设任务高质高效地完成。
3.加大对新兴学科的支持力度,促进学科结构调整。学科建设应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科结构要根据国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趋势而加以调整和优化,“211工程”在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同时,要重视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投入支持,在确定学科建设项目时,建议采用滚动竞争机制,实行项目有上有下,以适应学科结构调整的需要。
4.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支持和建设力度。据对48个项目学校的288个学科子项目进行分析,人文社科类项目54个,占18.8%,在学科子项目33.1亿元的投入总数中,这类学科获得经费2.49亿元,仅占7.5%。从各学校总结的标志性成果看,“九五”期间甚或一个更长的时期,高校具有重大影响的人文社科成果不多或不突出,以至于不少验收专家呼吁要重视新时期的“重理工轻文”的倾向。考虑到人文社科学科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和塑造作用,特别是高校广大理论工作者作为国家社科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理论阐发等方面承担着独特的任务,应当有针对性地择优布点并加大支持力度,以稳定相关学科的人才队伍,坚定信心,拓展研究手段,繁荣社会主义大学的理论阵地,促进理论创新和理论建树。
5.设立“大型仪器设备维护和使用专项资金”及“大型仪器设备共事系统建设”项目,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维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保持“211工程”建设中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有较高利用率和共享程度。
6.加强对教学基本建设的投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本科教学长期投入不足,欠帐太多,长此以往,会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211工程”建设应加大对教学的关注,对人才培养的关注,这方面的投入可能难以在短期内形成标志性成果,但却从根本上制约学校的水平和实力。
公共服务体系对高校办学效益的提高举足轻重,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应继续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