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教育
清华大学将学术规范和职业伦理纳入研究生必修课
2015-04-24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清华大学创新研究生培养方式,将学术规范和职业伦理纳入必修课——

  学完“职业伦理”再毕业

  大学的使命应该是培养具有崇高理想和道德的社会进步推动者。作为价值塑造载体的学术规范和职业伦理教育课程,在研究生培养中起到的是基石性的作用。我们开设的许多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取得的成绩后面增加好多“0”,而学术规范和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在好多“0”前面写上“1”。

  发现公司生产的化工产品被客户用于犯罪怎么办?公司盈利与治污投入之间如何选择?化工事故调查应该深入到什么程度?

  “当我在课堂上设计出这样复杂的情境时,学生常常会意识到,这是他们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又与他们密切相关。”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赵劲松坦言,2015年整个寒假,他都用来准备一门新课——“化学工程伦理”。

  这是今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开设的16门研究生学术规范和职业伦理教育课程之一。从去年4月启动课程建设至今,全校共开设34门课程,除了研究生院组织开设的5门公共课程外,共有22个院系开设29门具有专业性质的课程,其中17个院系的19门课为新开设课程。

  如果用“雨后春笋”来形容研究生学术规范和职业伦理教育课程的建设情况,那么滋养它的那场“春雨”,就是清华研究生培养方案重构。在培养方案的改革中,学术规范和职业伦理教育课程被纳入必修环节——从2014年9月开始,清华研究生新生至少要选修16学时的学术规范或职业伦理课程。

  “是时候在价值塑造方面做一些事情了”

  细心的人会发现,清华大学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从开幕到闭幕,对“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表述发生了变化——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顺序上的小变化背后,是教育理念的大转变。

  “当今社会,大学已经不能再‘垄断’知识和技能,如果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话,大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大学的使命应该是培养具有崇高理想和道德的社会进步推动者。”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振民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法学院较早开设了职业伦理课程。“那是2002年,我刚从哈佛大学访问学习回来,发现很多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专业课在哈佛都是选修课,但法律职业伦理却是为数不多的必修课之一。”王振民表示,这让他感到在法学教育中职业伦理教育不可或缺。于是,他在清华开设了“法律职业伦理”课程。

  实际上,职业伦理教育的缺失在高校中普遍存在。清华工程伦理教育专家组组长、自动化系教授张佐在参与国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时发现,虽然认证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对职业伦理的要求,但实际上各高校却没有太多的课程或固定环节来满足这一培养要求。

  在清华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杨斌看来,作为价值塑造载体的学术规范和职业伦理教育课程,在研究生培养中起到的是基石性的作用。“我们开设的许多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取得的成绩后面增加好多‘0’,而学术规范和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在好多‘0’前面写上‘1’。”杨斌把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称为“有用之学”,把学术规范和职业伦理教育课程称为“无用之学”,但他认为这些“无用之学”决定着“有用之学”的方向。

  “现在是时候在价值塑造方面做一些事情了!”杨斌表示,“越是领先的一流大学,越应该在决定人才培养方向和灵魂的领域里凝神聚力,因为这类大学培养的将是社会的领导者,他们将对整个世界的走向发挥重要的指引作用。”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