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将卸任:不改革对社会是打击
2014-06-16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小:

  朱清时履历

  1946年 2月出生,四川成都人

  1968年 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近代物理系

  1968年 12月,毕业分配到青海西宁山川机床铸造厂工作

  1974年 12月,调入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1979年 出国留学

  1982年 回国

  1984年 8月,调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987年 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1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 7月,在中科大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创建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

  1996年 8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1998年 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1999年 5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2001年 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8年 9月,因年龄原因和任期要求,不再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2009年 9月,被深圳市政府聘为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2011年 7月,任中共南方科技大学委员会(临时)书记

  2014年 1月,不再兼任中共南方科技大学委员会书记

  2014年 9月,即将卸任

  南科大改革成败谁说了算

  高考结束,准大学生们将面临一个新的抉择,选择上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学生们也自然要面对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这个问题。数年前有45名学生拒绝了高考,义无反顾地成为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称南科大)首届教改实验班的学生,这也宣告了南科大教改实验的实施,轰动一时。

  事实上,自有南科大这所大学开始,争议就未曾停歇过,身处于漩涡中心位置的是被寄予太多期待和质疑的南科大校长朱清时。今年9月,朱清时就将卸任校长职务。此前已有许多教育专家和媒体宣告朱清时以及南科大的改革失败。有的认为南科大未能实现去行政化的高教改革目标,有的则认为南科大缺乏专业准备,星火燎原之势难成。

  种种批评与质疑之下,朱清时认为他被误读了,因而保持了长久的缄默,一度不再在媒体面前言说。深圳晚报记者遍访南科大并通过多种努力,终于打动了这位老人。

  每天仍然需要加量服用安眠药方能入睡的朱清时面对深圳晚报记者的采访时,依旧保持着改革者的执著。这一次他的回应,更像是对于南科大改革以来的自我澄明。比如为南科大改革打分60分,他认为他只是谦逊,却被误读为承认改革失败;比如他仍然对几名教授的离去和在《南方周末》的批评耿耿于怀,并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

  朱清时找到了一个更适合回应改革是否成败的标准,那就是学生们。他很满足于学生对南科大的热爱与认同。当然,朱清时对自己卸任后的南科大也有所期许,那就是南科大因改革而存在。

  我们也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解剖南科大的校园种种,这一次我们回归大学的本质—教书育人的对象学生们。那些在南科大改革报道中基本失声的主角们将会告诉我们另一个南科大。(深圳晚报评论员 梁坚)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70年以来首位!祝贺南科大校长薛其坤院士
· 南科大首届毕业生3/4进世界名校继续读博
· 南科大加分意见引关注 评:写一笔好字不妨加分
· 南科大今年在江苏预计招30人 好人好事会"加分"
· 南科大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筹建国际化高水平医学院
· 南科大首批毕业生六成留学深造
· 南科大录取不全看高考成绩 20%高分考生落选
· 南科大今年首次收学费 每人每学年6000元
· 南科大首届教改实验班毕业 “最牛学长”遭延期
· 14岁男生高分考上南科大 胎教是唐诗宋词加减乘除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