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中科院副院长“掌管”国科大 今年首招本科生
2014-04-16    新华网-新京报

字体大小:

  中科院副院长“掌管”国科大

  国科大今年首次招收本科生,将在北京招收25名理科高中应届毕业生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悉,14日上午,该校召开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任命宣布大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兼任国科大校长,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不再兼任该校校长。此前,丁仲礼还担任中国科学院教育委员会主任,近期在为国科大首次进行的本科生招生工作忙碌宣讲。

  3月14日,丁仲礼表示,一切工作将以学生为本,将中科院最优质的科教资源集中提供给学生。近期,学校重点开展的工作,包括本科招生宣传与招生工作,落实基础学院院长负责制,聘任授课老师队伍及岗位教师等。

  今年,是国科大首次招收本科生。国科大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期以研究生培养为主,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国科大今年计划在京,通过“综合评价”形式招收25名理科高中应届毕业生。昨日则是北京考生网上申请截止时间,而接收北京考生纸质报名材料的截止时间则是4月20日。综合评价指的是,在录取时,要综合参考考生的高考、国科大面试、高中学业水平成绩,三项成绩各占70%、20%和10%。

  ■ 背景

  中科院直属高校陆续调整领导班子

  中国科学院大学更换校长,是中科院系统直属高校近期开展调整领导班子工作的延续。中科院直属高校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而上海科技大学则是中科院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办学。

  4月4日,中国科大宣布,许武、侯建国连任该校党委书记、校长,叶向东卸任副校长,但仍担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空下的副校长职位则由原校长助理潘建伟院士接任,使该校仍保持7个副校长的配备。

  自2008年9月起,许武、侯建国便接替因为年龄原因卸任的郭传杰、朱清时,组成书记、校长搭档。

  在14日的任命宣布大会上,吴岳良、席南华、高鸿钧、郭正堂、苏刚、王艳芬、王颖等人,被任命为国科大副校长,马石庄则由副校长,改任党委副书记。其中,郭正堂、高鸿钧两名中科院院士,早在今年2月,即被中科院人事局任命为国科大副校长。

  中科院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办学,上海市政府主管的上海科技大学,也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层,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江绵恒院士出任该校校长。

  ■ 人物

  丁仲礼:希望招平民学子

  头发已有些花白的丁仲礼院士,乡音难改,这个年近60岁的中科院院士,说话仍带有浙江口音。

  1957年,他生于浙江省绍兴嵊州的一户农家。据《人民日报》报道,当丁高中毕业时,回乡务农。但他当时并未离开教育,被村里的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教语文。1977年,第一次高考,他体检落选,没学成文科;第二年,报考理工科,却成功了。自此,他开始学习地质学,如今已成为国内第四纪地质与古气候的学术权威。

  “包括我在内,很多中科院的院士虽然都是农家子弟,但也取得今天的成就。”丁仲礼在领导中科院灰霾专项、碳专项等科研工作的同时,将自己的很多精力都倾注在教育上。

  与富二代、官二代学生相比,平民学生更受他的青睐,“因为我相信这些孩子相对更能受苦,会更珍惜。”

  而在他看来,富二代、官二代学生可能无法忍受学术科研中的枯燥,他希望,其治下的国科大既然是首次招生,就要招到合适的人才,那种愿意投身科研,本科毕业接着读研,不去想着到投行、央企赚大钱的学子。(记者 许路阳)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十年来,中科院产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 中科院团队研发绿色低碳成套新技术实现十万吨级工业装置运行
· 中科院提出7条诚信提醒,事关科技奖励申报!
· 中科院科技创新工作“十四五”开局良好
· 中科院共建!一所新大学,来了!
· 中科院搭建新冠肺炎科研文献共享平台
· 中科院首次组团参加全球科技创新大会
·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与腾讯科协开展课题合作
· 中科院发布《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
· 中科院西北高原所发现白藜芦醇苷可降低餐后血糖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