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应是总结反思
重学术、重校友,目光投向下一步
近日,毕业3年重回母校的杨光感受到了西南科技大学60周年校庆的新变化。
“庆典大会不设主席台,所有来宾、校友与学校师生同在台下就坐。发言致辞也以‘学生、学术’为主,学生代表排第一位,教师代表排第二位,校友代表排第三位。”杨光说。
更令杨光感到惊讶的是,当天邀请的许多领导都以校友的身份出席,到会并没有发表讲话。“要在以前,许多重要领导都要受邀上台致辞的。”
西南科技大学校长肖正学介绍,此次校庆突出“学术”和“让校友回家”的主题。早在一年前,学校就启动了“百场报告会”,共举行各种报告会126场,3万余人次的学生通过参加学术活动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此前的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学校也没有举办传统的以少数领导和嘉宾为主体、有限师生及校友参与的庆典大会,而是在校内进行“关爱师生基金”校庆义卖活动等。
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今年的校庆也都遵循“序长不序爵”的原则。没有主席台嘉宾位,“银发校友”全部前排就座,主持人介绍出席庆典嘉宾时,最先介绍的不是领导,而是年龄最长的老校友。
“我国大学意识到以前学术论坛式校庆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改变,是值得肯定的。但必须指出的是,这样的变化还远远不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如何举办校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校的办学宗旨和大学精神,尽管目前许多学校已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真正体现大学精神、回归学术本质,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推荐内容>>优秀校友标准考验高校价值观 校庆不是高官剧场
推荐内容>>教育评论:“全校友”校庆引领社会价
推荐内容>>高校随意编造校史成笑史 组建1年即办百年校庆
推荐内容>>武大教师批驳武大校史做假:吾爱吾校吾更爱真理
推荐内容>>若武大灵魂不在,任校史千年又如何
在西南民族大学教师宋石男看来,校方应多举办创意性活动,让尽可能多的校友和学生参与,并尽可能以自己的优质文化和历史传统赢得社会的关注与赞美。他比较推崇牛津大学对是否要办800年校庆的看法。
“我希望大学不要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搞各种大庆,然后告诉来宾,我们现在需要你掏钱支持。”牛津大学历史学专家威廉·怀特表示,牛津大学如果选择开校庆,是因为需要把目光投向下一步,而不是单纯地筹钱。
熊丙奇表示,以目前盛行的大学校庆来说,应该有两个基本主题:一是校友欢庆,回到母校,重温师生、同学情谊;二是反思学校办学的问题,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找到方向。
去年,熊丙奇曾到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参加150周年校庆活动,该校的校庆主题就是“反思”——如何继续走近研究的前沿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刘裕权认为,理想的校庆应该是隆重热烈、大气恢弘、荡气回肠,有着很强的学术性、文化味、历史厚重感和时代气息,应当实现高品位、现代化、学术化、国际化、文化化的有机统一。
肖正学也表示,高校在一个特殊的节点举办校庆,就是要静下心来认真总结,总结过去的办学经验、办学成就,也反思办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这样的总结归纳、提炼提升、以史为鉴,对学校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西南科大45周年时办过校庆,今年60年又办一次。70年办不办?就要看学校到没到需要全面总结的时候。”肖正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