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庆审美疲劳
五年庆、十年庆,校庆成负担
虽然才过去一年多,赵彩霞(化名)已经记不起学校65周年校庆那场文艺晚会的内容。
刚刚大四的赵彩霞是四川一所师范大学的学生。大二那年,刚好赶上学校65周年校庆。“学校非常重视,很早就安排各个学院准备文艺节目。”赵彩霞回忆,班委和学生会的很多干部都要参加,足足排练了两三个月。
不过,对这次校庆,赵彩霞自始至终兴趣不高。“按理是自己学校的节日,可总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大。”她说,学校呈现了一台文艺晚会,可这跟平常的迎新晚会、元旦晚会差不多,无非是更隆重罢了。赵彩霞坦言,如果不是学院要求,她最终可能不会出现在现场。
“而且每隔5年就搞一次庆典,也有些审美疲劳,对学校也是一笔较大的花费。”她说。
随着大学校庆的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也引发更多争议,甚至成为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的代名词。此前,一份媒体的网络调查显示,92.2%的人感觉时下校庆较多,54.4%的人认为大办校庆“没必要”。
曾参加过母校50周年校庆的某国企老总杨勇(化名)建议,校庆的范围不要太大,要找出历届有代表性的校友;时间也不要太频繁,50年、100年办一次差不多,5年、10年太频繁了。
推荐内容>>优秀校友标准考验高校价值观 校庆不是高官剧场
推荐内容>>教育评论:“全校友”校庆引领社会价
推荐内容>>高校随意编造校史成笑史 组建1年即办百年校庆
推荐内容>>武大教师批驳武大校史做假:吾爱吾校吾更爱真理
推荐内容>>若武大灵魂不在,任校史千年又如何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先生也曾批评“庆典泛滥”。据他统计,去年前5个月,全国仅高等学校就有42家举办了校庆,从10周年到100周年都有。
在谭雪眼里,许多学校校庆就和公司开业、竣工典礼差不多,很商业化,很少有学术性的东西,体现不出学校的定位、特色和理念。这样的校庆只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校庆作为一个学校重要的纪念日,是学校发展历程中最为重要的时刻,也是学校团结师生、凝聚师生、激发师生、教育师生的重要契机。”刘裕权认为,校庆的意义在于,可以利用这一时机,梳理学校发展现状、汇聚学校发展有利因素,并描绘学校发展蓝图、规划学校未来发展;同时凝聚校友力量、展示办学成果、振奋师生精神。
他说,校庆几年举办一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调动起每位师生参与校庆的热情,让他们从中都有所收获。“学校获得新的发展思路和平台,获得了许多优质资源的支持;老师们收获了师生情谊,增加了教育幸福感;学生们从中看到了学校的荣耀和华章;校友们从中收获了同学的情谊,回味了昨天的快乐;家长们则从中坚定了为孩子选择这所学校的决心,也为自己的眼光感到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