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找死”的本能
有人认为这些“找死”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求学很顺利,觉得人生平淡没意思,希望通过这些疯狂的举动,来寻找和证明“生活的意义”;另一种是迫于就业等压力,生活得比较苦闷,试图通过拍这些疯狂照片等另类举动,舒解内心的郁结。
相关内容>>议自杀式毕业照:大学生应积极心态看待毕业照
可是,令很多人不解的是生活太安逸或者成长道路太顺利就会“找死”吗?其实这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不仅如今90后的大学生存在这种行为,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过,只是形式不同,程度不同而已。例如去游乐园坐过山车、蹦极,还有人在开车时想要加速开快车等等,实际上都无异于花钱找罪受,但是人们却乐此不疲,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存在“死的本能”,表现出来正所谓看似“找死”的一系列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前者是建设性的,后者是破坏性的。“生的本能”很容易理解,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饿了会找东西吃,渴了找水喝,会出于生存的目的相应做出一些行为;“死的本能”就会难理解一些,但它也是存在的,它是破坏的目的,渴望从有机物状态回到无机状态,说白了就是“找死”。这两种本能虽然作用相反,但却同时并存,此涨则彼消,此消则彼涨。
所以,安逸的生活环境下才会发现有很多人特别喜欢蹦极或者做一些极限运动,想一想在饱受战争威胁的年代,还会有人去玩蹦极吗?显而易见,躲还来不及,有谁会去找死呢?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学生的确要比过去生活条件好很多求学路也顺利许多。由于独生子女的缘故家长关注多爱护也多,生怕孩子受什么委屈,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也比较常见出现一些疯狂的举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