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高考招生50强”是“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子榜单,也是“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最具特色的指标之一,一经发布便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1年我们迎来“中国大学高考招生50强”的第四次发布,排行榜也体现出了中国高水平大学在高考招生及其所代表的大学生源质量与声誉方面的新特征。
1、高水平大学正在控制学生招生规模
2006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规模仍然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2006年至2009年四年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规模分别为546.05万人、565.92万人、607.66、639.49万人;而在考察范围内的81所高校在该4年招生总规模基本持平.这说明尽管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近几年还在继续扩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却在严格控制学生招生规模以保证人才培养水平。
这也可以视作一个信号,中国大学的第一阵营成员已经转变思路,开始从注重规模、数量、速度转变为追求结构、质量、效益,探寻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办学发展方式。
2、高水平大学更加注重文理渗透
各个大学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从招生环节就开始的文理分治不良做法,越来越强调学科背景的相互交融,因此,传统文科学校不断增加其理科学生招生数量,而传统理工科院校也在增加文科学生招生规模。
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例,其文理生比例从2006年的2.23:1、2007年的1.95:1进一步降低至2008年的1.71:1;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文科为主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这一特征,大量财经、政法、外语类传统文科院校理科生招生人数超过文科人数。
与此同时,清华大学等传统理工科高校期间也在增加文科学生招生名额。所以,两者均衡,三年中文理科招生的总体情况基本稳定,81所高校理科生文科生之比始终保持在5.7:1左右水平。
附:中国大学高考招生50强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