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治理结构合理分配资源
如果没有良好的制衡、监督机制,即使资源配置权完全归于学术,也会存在不合理现象。“教授治学”主要解决将学术资源配置权回归学术权力的问题。
从现状来看,许多高校除了职称评审由学术性组织如职称评审委员会担任外,高校的学术权力很大程度上为行政权力所取代,权力中心向上偏移。由于权力过于向行政集中,削弱了学术权力的发挥,造成学术行为的行政化倾向。
“顶尖学者做校长,在集学术威望与党政权力于一身后,容易形成本位主义和学术霸权,会把资源和机会倾斜给自己所在的学科,更有甚者,以自己的专业思维去思考其他学科和整个学校的发展。”徐敦楷说,“学术发展也因此受到钳制。”
但高校权力过于集中化而带来的资源浪费现象,也不能完全归咎于行政化,如果没有良好的制衡、监督机制,即使资源配置权完全归于学术,同样会存在不合理现象。
在外部环境高校难以左右的情势下,如何处理好高校内部学术与行政的关系,校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是一个突破口。周洪宇认为,高校要去行政化,学校内部,要让教师更多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
推荐阅读:如何克服高校管理行政化倾向 教授治学路咋走?
推荐阅读:高校院所"官研"不分严重 代表忧心官帽阻碍创新
推荐阅读:湖北“最严高考”安检如登机 手机屏蔽仪全覆盖
推荐阅读:陕西招办:高考使用网络语言可能被定为错别字
推荐阅读:上海否认高考作文禁网络用语 专家建议慎用
推荐阅读:南科大学生是否高考将定论 朱清时:尊重学生
推荐阅读:高考加分全面“减肥瘦身”家长吁接受社会监督
去行政化问题之争实质是如何改善现有治理结构和改变资源配置体制的问题。改革和优化大学管理架构、提高运行机制的效率,是去行政化面临的关键问题。
马敏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尊重教育的自身规律,建立现代大学运行机制,构建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监督权力相互制约又协调运行的格局。改变垂直化、指令性、数量考核的政府化甚至公司化的管理模式。
事实上,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并存,在高校管理中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去行政化不等于否定行政权力,两者协调发展是高校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条件。高校去行政化,必须建立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调机制运行保障机制,协调机制建立的核心是合理划分出两者的权责边界,并让内部各种权力“各司其任,各负其责”。
郭道扬说,在教授、博导评审公示出现异议时,学校将评判权交给学术委员会。学校充分尊重了学术委员会的评审结果。
分析人士指出,新时代的“教授治校”应该是“教授治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将学术资源配置权回归于学术权力的问题。同时,也应充分考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与价值实现问题。(记者 程墨 通讯员 陈博 陈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