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重新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
国家机关、学校、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是高校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单位。但是对比四次调查,这个数据有了明显的变化。2007年前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私营企业,2003年所占的比例为10.7%,到2007年,这一比例上升至34.2%,2007年私营企业一跃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但是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私营企业所占的比例下降到26.9%,退居第二位。
2007年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学校,2003年所占的比例为23.1%,2007年降至5.4%,但是2009年回升到7.6%。同样,在2007年前国有企业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2009年有很大的反弹,从2003年的34.5%下降到2007年的23.5%,而2009年回升至34.3%,重新回到第一位。此外,三资企业也是毕业生重要的选择,所占的比例接近10%。国家机关所占的比例一直维持在10%左右。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2009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显著,国有单位的比例普遍上升,而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比例都有下降。“某种工作单位就业比例的上升并不一定意味着就业岗位的绝对增加。”丁小浩教授说。她分析,这种结构的变化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采取了很多就业政策,政府能够提供的岗位都是国有单位,而国有单位就业岗位的绝对增加使得国有单位的比例上升;二是因为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就业机会显著减少,国有单位就业岗位即使不增加,也会使得国有单位的相对比例上升。
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增长的结构变化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的结构产生影响。丁小浩教授说,由于政府对就业的重视和干预,高校毕业生在公共部门,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等部门就业的比例明显上升,而私营部门、中小企业的就业比例明显下降,这可能是导致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处于较高水平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