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知名人士频陷造假漩涡 学术不端缘何“升级”?
2009-08-11  人民日报  袁新文

字体大小:

 

  利益驱动不可小觑

  造假也因“孔方兄”

  据报道,浙江大学“李连达院士论文造假事件”所涉及的研究小组,曾在国际国内多家著名医学杂志上剽窃内容、编造实验数据,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研究小组正是以这些论文立项,获得国家博士后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以及浙江省教育厅、科技厅、中医药局等项目经费资助。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孔方兄”成为一些院士和大学校长学术腐败的直接诱因。

  一位著名大学的校长曾透露,在不少大学里,教授、院长乃至校长的工资收入并不很高,除了各种津贴外,科研经费却是一种可观的经济收入。因此,利用各种手段争取科研经费,仍是大学的一种激烈竞争。有些校长、副校长、院长也不能“免俗”,通过各种办法发表论文争取立项,有时不惜弄虚作假。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指出,当今时代,学术不仅可以换取荣誉和金钱,谋取官位,还可为学术机构带来荣誉和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学术成绩就和学术机构、学者个人的利益形成了复杂、紧密的联系,从而构成了形形色色学术失范行为的温床。

  人人都有麦克风

  打假走进信息时代

  有学者分析认为,学术不端行为由来已久,目前的现象并不是愈演愈烈,而是因为学术打假的社会力量悄然壮大,发现的案例才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信息社会,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大大方便了人们对学术造假的发现和甄别。更为重要的是,现在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惊人,人们一旦发现学术造假现象,就可以通过网络等各种多媒体手段公之于众,成为舆论的焦点。

  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副院长别敦荣指出,现在学术不端之所以屡屡见报,不是因为以前少、现在多,而是由于现在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了,发现论文抄袭的方式和渠道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反剽窃”软件的问世,更加大了发现论文抄袭的可能性。过去发现的论文抄袭,多属偶然,是碰巧的,而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只要在网上一浏览,找出相近文章,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仔细一比对,很容易发现论文是否存在抄袭问题。

  不少专家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术的发展,人们的学术打假意识明显增强了。许多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专家学者,眼里揉不得沙子,对学术不端行为大胆揭露,让学术造假者难有容身之地。(记者 袁新文)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为学术不端拉响警报
· 数字化时代的学术不端会让个体学术征信破产
· 建议进一步加强科研道德建设 抵制学术不端
· 零容忍!中科院对七类学术论著署名行为说“不”
· 211家学会联名发布公约抵制学术不端
· 李志民:有利益相关方的监督才能减少学术不端
· 严惩学术不端光靠“堵” 能行吗?国际上最新做法或可“疏导”
· 不涉及学术不端!北大副校长回应论文被质疑造假:少数论文标记错误
· 零容忍!科技部:严重学术不端人员相关荣誉利益全部清退归零
· 裴钢院士:要严格建立规范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和查处程序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