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继续教育 > 继教研究
命题总体思想的具体体现――15门题程命题的实施
2001-08-23    全国考办文科处

字体大小:

  一、《现代汉语》、《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4门课程的试卷力求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在题目编制上充分考查考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开发考生的创造性思维。
  《现代汉语》以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为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基本知识的掌握,重点考查分析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解释常见语言现象,纠正语言运用中的错误。试卷有选择题40分,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60分,包括分析题、评改题、简答题等题型。

  《写作》试卷中选择题40分,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60分包括阅读理解、小作文、大作文等题型。试卷体现了重在能力考查,主要为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卷中选择题40分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60分包括简答题、论述题、阅读与理解等题型。突出对阅读、鉴赏、分析、评价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能力的考查,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设问考查考生对精读作品是否能全面掌握,切实理解。在赏析作品的题型中设问层次渐进、能力层次丰富(既考背诵,又考理解),参考答案对此类题型的作答都设计了充分的发挥空间,鼓励考生灵活运用知识 ,发挥能力。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卷中选择题40分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60分,包括分析题、论述题、阅读分析题等题型。选择题涉及作品内容与艺术技巧等方面,考查考生阅读分析精读、泛读作品的能力。作品赏析题选择了教材以外的作品,要求写成一篇分析文章,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知识产权法》、《保险法》、《律师执业概论》、《国际贸易法》4门课程试卷引导考生全面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纲为纲,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大纲的要求,正确指导考生准确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

  4门课程内容多,容易混淆的名词多,并且操作性强。比如:《知识产权法》包含的内容既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又比较新颖。它不仅涉及智力活动领域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和其它知识产权,也涉及民事权利内容、行政管理内容、刑事犯罪内容、涉外内容等,同时如计算机软件保护、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

  根据这4门课程本身的特点,加大了客观题的比例,有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减少了直接考查结论和识记的题目,增加营造情境的题目,多数考题需要通过考生推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设计上,突出了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一个题目分为几个层次,涵盖几个章节的内容。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参考答案的制作,不是让考生照搬照抄教材上的某段某节,而是鼓励考生归纳要点。

  简答题能够测量考生对重要知识及知识间关系的理解和简单应用的水平。设计这种题型在于考察考生对该门课程一些基本制度和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答题时,尽可能运用自己的综合理解能力归纳出问题的要点。如果考生只记住一些抽去联系的支离破碎的“条条”、“点点”,那么对这类主观题就会束手无策。

  这四门课程的试卷,都采用了案例分析题,这种题型考查能力层次较高,能够考察考生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考生只是简单机械的将某些理论或者法律条文的规定套用于案例中,得出结论,而缺乏支持结论的事实、理由和法律依据,就难以符合题目要求。同时,参加答案的制定也是比较宽的。每一个案例的结论不都是唯一的,鼓励考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结合试题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只要得出有事实理由和法律依据的结论,就是正确的。

  三、《教育原理》、《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3门课程的命题,按照大纲,考核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方法),并通过典型的问题情境来考核考生的识别、分析、比较、评价能力以及初步的创新能力,试卷试题编制体现了知识、能力考核与问题情境的有机统一。

  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核考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学习情况,需要考生认真阅读题目,仔细推敲作答。《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试卷的最后几个选择题,要求考生先认真阅读给出的作品片断(选自教材),然后结合对作品片断的理解和认识来作答,问题与所给作品内容密切相关。

  在《教育原理》、《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3门课程试卷中,我们根据课程内容特点,设计了若干典型的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是考生在学习课程内容或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会碰到的,是能够应用有关的课程基本知识进行分析、辨别、说明或解决的。问题情境以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出现,是为考试而专门设计的,比较新颖,有些简单,有些较为复杂。我们力图通过多种形式典型的问题情境,在考核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来考核创新能力。

  《教育原理》试卷的案例分析题,描述了某种教育问题或矛盾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使用适当的教育原理来分析这一问题,并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主要考核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能力。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试卷的论述题,以某种研究方法案例设置了问题情境,要求考生识别研究案例中的基本要素是什么,指出研究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主要考核考生能否正确使用这种研究方法。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试卷的论述题,给考生摘录了教材中的作品片断,设置了具体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紧密结合作品片断组织材料,回答问题,主要考核考生对作品的分析、评价和鉴赏能力。

  四、《英美文学选读》课程试卷以大纲为依据,在考查知识的同时考查能力。在命题中,对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突出对能力的考查,重点放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即考核考生灵活动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鉴赏、分析、评价英美文学作品的能力。选择题考查考生通过学习,是否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文学知识,并运用这些文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非选择题考查考生通过阅读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在理解英美文学原著内容基础上,掌握正确的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和方法,从而具备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命题中除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外,还特别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考查,注意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考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组卷中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占不同的比重,即英国文学占55%,美国文学占45%。同时也注意到英美文学作品中各种裁诸如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的比重分配。

  整个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占40%,非选择题占60%。

  选择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的长处是知识覆盖面广、评分客观准确、评卷误差小等,我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单项选择题的优势,使之由单纯以考查结论性、知识性为主的识记能力转变为同时可以考查较高能力层次。

  非选择题包括三种题型,即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解释题是根据英语专业的实际情况设计的。所谓解释,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具体释意。此种题型不仅是考查考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要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恰如其分的英文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语言功底。

  在简答题和论述题的设计中,我们加大了能力考查的力度。一些涉及不同章节内容的综合性较强的设问和开放性较大的论述题引导考生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分析或论述,同时,还须加入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为考生创造性答题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在制作非选择题的评分标准时,在充分、全面地考虑到考生创造性答题的各种可能外,对这个专业的特点,即英语语言表达也有一定的要求。评分采要点给分,同时考虑是否有例证,是否有阐述,是否有创见。基本上做到最大限度地容纳了答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最大限度地限制了评分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总之,这张试卷覆盖到各章内容,囊括了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不同能力层次,题型的序列也体出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五、《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和《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三门课程的试卷,在考查课程知识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非选择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上。非选择题的参考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再采用“采点给分”的做法,而是要求考生在掌握和理解知识的同时,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只要能够正确地解决问题,任何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考生在做选择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仔细分析题意,搞清楚题目要求。不要因审题错误而失分。

  对于名词解释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识记知识的掌握,一般只需要考生回答“是什么”和简单描述一下性质或者意义即可;简答题一定要回答清楚“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不需要展开;而论述题也要回答清楚“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尤其是“怎么办”,主要考查考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命题时,我们注意了试卷的覆盖面,考生在备考时,不要猜题押题,而是应根据大纲的要求,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学好每一章的知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