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CERNET > 下一代互联网 > 前沿技术
下一代互联网——从网络到网格
刘鹏 王磊

  基于IPv4的第一代互联网

  互联网又称作因特网(Internet),它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采用数据包交换方式和统一标准的信息传输协议TCP/IP,其网状的数据传输方式可以在即使局部设施遭受核打击后整体仍能工作。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因特网最基本的协议,是因特网上的“世界语”。正是通过TCP/IP协议的支撑,我们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互连,为Internet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到80年代为止,互联网还主要局限于为数不多的科研人员使用,它的操作界面全是文字信息,需要计算机使用者输入命令与机器对话,这有点像以前计算机所使用的磁盘操作系统(DOS)。这个阶段,互联网的典型应用是收发电子邮件、传输文件、发布文字新闻及言论等,我们称之为第一代互联网。

  基于IPv4的第二代互联网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欧洲高能物理研究中心(CERN)为了能更好地与全世界的高能物理研究人员开展联合研究,发明了超文本格式,把分布在网上的文件链接在一起。这样用户只要在图形界面上点击鼠标,就能从一个网页跳到另一个网页,不仅可以看到文字信息,还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这个阶段的互联网被称作环球网(又叫万维网、WWW或Web),它用超文本和多媒体技术改造了第一代互联网。

  在环球网时代,用户只需坐在家里,就可以浏览新闻、与人聊天、订购商品、对打游戏、欣赏影片……环球网改变了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的方式,被称为第二代互联网。

  第二代互联网虽然比第一代互联网先进了许多,但它也暴露出了严重的弱点。一方面,这两代互联网使用的都是IPv4协议,其32位的地址空间只有大约40亿个地址可用,已经有70%被分配完了,而且由于Internet在早期缺乏规划,造成了IP地址分配“贫富不均”的现象。到2005年,IPv4地址将全部分配完毕,将严重制约互联网的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上的信息未经过有效的规范和整理,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人们使用网上资源不外乎有两种方式:直接访问网站或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资源。

  目前,访问网站时我们需要告诉计算机去访问哪一个网站,这就像要在打开电灯开关时必须指定一个发电厂一样;另一种是使用搜索引擎查询,但输入一个查询关键字往往会得到数万个结果——需要依靠手工从中挑选有用的结果。

  现在的整个互联网就像一座堆满了书籍、无人整理的图书馆,而用户只能通过手工检索乱七八糟的书目,以求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种查找信息的方式像“地毯式轰炸”,一点儿都不像“精确打击”,与插上插头就能用电那种便利无法相比。

  人们上网的时候,虽然顺着超级链接一会儿到了这个网站,一会儿又进了那个网站,但消化和整理信息的工作都是人工完成的。因此,我们现在这个“网络时代”,是可以加个限定词的,叫做“手工作坊式的网络时代”。

  
  

相关文章:
  • 互联网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来源的首要渠道
  • 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企业驻地网建设通知
  • 走访互联网实验室 解读第二代互联网
  • 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与CN2设计思路
  • 美计划将下一代互联网“改头换面”
  • 蒋耀平:信产部六点措施推进互联网发展
  • 胡启恒:中国互联网已走入稳健发展轨道
  • 邬贺铨:下一代互联网的机遇与挑战
  • 毛伟:把电话号码和互联网建立一种关联
  • 美国提出下一代互联网项目 将内置安全设备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Copyright(c) 1994-2020 CERNIC,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